长期以来,官员不作为问题一直是政府效能提升的短板,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虽然,中国民间常有一句谚语,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卖红薯”。但是实际上,与民间的期待不同,官员不作为仍然普遍发生。一般来说,官员不作为可以分解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行政不作为。即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政行为。另一种是与行政伦理相悖的消极不作为。这种官员不作为由于发生在可为与不可为的模糊地带,虽然并不直接违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但是因其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实现起着消极的作用,构成了对行政伦理的违背。实际上,社会舆论中所指称和批判的对象往往是后一种形式的官员不作为。而相比前一种官员不作为,后一种形式的官员不作为通常难以认定,或者说更加隐蔽,但又容易造成民众不满。 对于后一种形式的官员不作为,笔者在调查中时而碰到。但更加细致地理解下来,造成这种官员不作为问题的根源似乎并不仅仅是官员“懒政”那么简单,这类官员不作为现象的频发实际上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激励失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从理论上说,官员作为与不作为关键在于激励结构的形态,如果对作为的正面激励取得优势,那么官员就会倾向于作为策略,而如果对作为的负面激励过强,那么官员就会采取不作为策略。但是恰恰是,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对官员积极的国家激励和社会激励双向不足的困境,一方面是社会转型造成了社会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正面激励减少和负面激励增多,另一方面是国家在社会转型期的稳定焦虑而不能理性地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性地造成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正面激励不足和负面激励上升。 根据文章第一段可知,官员的不作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 )。A.积极行政不作为和消极不作为 B.积极行政不作为和与法律规定相悖的不作为 C.与法律规定相悖的不作为和与行政伦理相悖的不作为 D.与行政伦理相悖的不作为和消极不作为 作者认为导致官员消极不作为的根源在于( )。A.仅仅是官员的“懒政” B.违背了行政伦理 C.违背了法律规定 D.转型期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激励失灵 下列有关官员激励的表述错误的是( )。A.如果对作为的正面激励取得优势,那么官员就会倾向于行政作为 B.如果对作为的负面激励过强,那么官员就会采取不作为策略 C.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对官员积极的国家激励和社会激励双向不足的困境 D.当前中国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都不足 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A.什么是官员不作为 B.行政不作为的类型 C.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D.两种行政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