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和血压——马拉松爱好者自我医务监督的有效指标 马拉松( Marathon )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项目,全程距离为 42.195 公里。马拉松跑可以说是有志于长距离跑项目运动员或健身者的终极目标和向往的彼岸,但是对于年轻的运动员和未经系统训练的健身者来说,马拉松跑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运动项目。因此长距离跑选手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具备了长跑能力(耐久力),并在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再去参加比赛。 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有不少身体条件要求的,如( 1 )身材不高、体重较小;( 2 )胸围指数大,意味着位于胸腔中的心脏和肺脏非常发达,胸围指数 = (胸围 / 身高) *100% ;( 3 )超群的呼吸循环系统,即心肺功能;( 4 )肺活量与体重比要大,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 = (肺活量 / 身高) *100% ,肺活量与体重比指数天生较高的人适合从事长距离跑项目;( 5 )强健的肠胃和肝脏,能源的储存能补充能力极为重要的。运动中要有很好的消化食物的机能,能及时补充能量,而糖质(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解为糖原,并储存于肝脏和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中,在运动中首先消耗肌肉内的能源,其次储存于肝脏中的糖原将通过血液给予补充。 好的身体机能状态无疑是马拉松跑者科学安排训练负荷,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马拉松跑者只有在运动训练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给机体最大的运动刺激时,才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科学做好医务监督,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不仅能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马拉松爱好者者在运动时机体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从跑者安静时、运动时和运动后恢复期各脏器及血液、尿液、汗液、唾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为跑者身体机能评定提供客观依据。如,可根据心率、血乳酸、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评定跑者的运动强度;可根据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尿酮体等指标的变化掌握跑者机体能源物质利用及身体疲劳情况;可根据心率、血尿素、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判断跑者对训练负荷的适应程度;从某些酶活性或激素含量的变化了解跑者运动时机体的代谢调控能力及身体机能状态。心率和血压是运动员监控身体机能状态,尤其是监控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有效指标,同时因其测量的简便性,这两个指标也是运动员监控身体机能状态的最简单、最实用指标。 心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 / 分表示。运动实践中多用测量脉搏代表心率。常用的心率有基础心率、安静心率、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基础心率一般较为稳定。身体健康、机能状况良好时,运动员基础心率随着训练年限的延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若运动员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者减慢,提示其机体有过度疲劳或疾病存在。运动训练期间,运动量适宜时,基础心率平稳,若在没有其他影响因素(如疾病、强烈精神刺激、失眠等)存在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员基础心率波动幅度增大,可能是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累积所致。评定运动员安静心率时,应采用运动训练前后自身安静心率进行比较。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训练后,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下降,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运动时心率的快慢与运动强度有关。一般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快。相同运动负荷时,运动员心率上升越慢,提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越好。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肌收缩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舒张压主要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及外周小血管阻力的大小;脉压等于收缩压减舒张压,主要反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人体血压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为准。正常情况下,清晨卧床血压和安静血压较为稳定,测定运动员的清晨卧床血压和安静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运动训练时,运动员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由于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肌收缩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舒张压主要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及外周小血管阻力的大小,因此运动后运动员的理想血压反应应当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收缩压上升和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收缩压明显上升,舒张压亦上升或血压反应与强度刺激不一致,恢复时间延长等说明身体机能状况不佳。长时间大强度专项和力量训练时,运动员的舒张压可上升,经调整训练后能恢复。但若不及时调整,血压可继续上升,运动员随之出现失眠、头痛、训练欲望下降和专项素质下降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