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2013年7月31日,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15名基层代表与省领导面对面交流,提意见,挑毛病。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了25年的提出,每年夏天,儋州环卫工人都要在高温下清扫街道、清运垃圾,却享受不到高温补贴。尽管今年儋州开始尝试为环卫工人发放高温补贴,但受资金所限,只有几十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可享受到。 所在的儋州市环卫局第四环卫队有240多人,只有她和另外一人可以领取高温补贴,而全市还有859位环卫工人享受不到。说,有的环卫工人每天从清晨4点半开始工作,持续至中午12点,晚上还要继续从7点半工作到10点;还有的人上午和下午连续作业,第二天再轮岗。每年4月至1o月,环卫工人们不得不忍受高温作业。 对提出的意见,海南省领导当场表示:“当前能做到的就尽快做到,创造条件能解决的就尽量创造条件。”日前,儋州市政府作出决定,从今年开始,把给环卫工人发放高温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每年4月1日至1o月31日,每位环卫工人可领到300元/月的高温补贴。 ’ 记者梳理发现,从“工作冲前头、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人法,父母仍难盼儿归”,近年来一些法规虽初衷良好,但却因操作困难、脱离实际、执行不力等原因而成为“僵尸条文”。专家建议,要摒弃过往“快比慢好…‘缺好”“多比少好”的观念,立法前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客观评估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早在1960年就公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2012年四部门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然而防暑降温措施实行53年以来,始终缺乏具体的执行措施和处罚细则,各级政府的防暑降温规定在基层执行力往往大打折扣甚至无人理会。全国政协委员、律师说,有的法律法规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执法主体也不清晰,让人觉得没必要遵守,不遵守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另外,一些法规涉及多头管理、联合执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 【案例分析】 1.高温津贴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但是现实中这一权利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得不到落实,谈谈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2·请根据资料解释一下防暑降温措施的条文成为“僵尸条文”的原因,并谈谈如何避免“僵尸条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