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锁引发的设想 世界著名管理专家彼得 • 德鲁克讲述了他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1920 年他在一家有着 100 多年历史的进出口公司实习,这是一家向印度出口小五金制品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是一种挂锁。该公司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整船的产品运往印度。但是这种挂锁不太牢靠,一枚大头针就能够把它打开,用力一拉也能够把它打开。在 1920 年以后,印度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而这种锁的销量却在下降。老板认为可能是因为锁的质量问题而影响了销路,于是对锁进行了技术改造,重新设计了挂锁,加强了锁的质量。但是事与愿违,改良过的锁根本卖不动。 4 年后该公司破产了,有一个原来规模只有他 1/10 的小竞争者取代了他的位置。因为小竞争者了解到了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原来挂锁向来是印度人神圣的象征,没有任何小偷敢去开启这种挂锁。因此钥匙从来没有被使用过,而且经常丢失,而这家进出口公司却强调挂锁的牢靠性,使消费者感到非常的不方便;但是对于新产生的中产阶级来说,挂锁的功能又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于是销量减少了。当小公司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生产制造了两种锁:一种是没有锁头和钥匙只有一个拉拴的锁,售价不到原来的 1/3 ;另一种锁则是相当牢靠,配有 3 把钥匙,但是售价是原来挂锁的 2 倍。两种产品都很畅销。 问题与要求: 你对这个案例有什么想法?设想一下,如果我国的小企业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陶瓷洁具,应该了解或者注意些什么问题?向国际市场推销中国的民族产品,应该进行什么内容的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