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 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 重阳节 端午节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 ( ) 到, 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 ( ) 节, 舞起龙灯踩高跷。 ( ) 时节雨纷纷, 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 ( ) 节, 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 ( ) ,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 ( ) 天气爽, 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 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 ( ) 夜, 辞旧迎新放鞭炮。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 B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 ) C .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 ( ) D .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 2 .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 ( 节选 ) 老 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 ,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买各种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 “ 彩排 ”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 了过年的味道 ......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 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 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 本文按 ( ) 顺序有条理地写了北京的 ( ) ,从 ( ) 开始,一直写到 ( ) 春节结束。 (2)( ) 、 ( ) 、 ( ) 三个春节高潮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部分内容写得较简略。这样写,使文章 ( ) ,主次分明。 (3) 除夕这天,作者主要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有做 ( ) 、穿 ( ) 、贴 ( ) 和 ( ) 、放 ( ) 、 吃 ( ) ,还要 ( ) ,突出了除夕的热闹。第 ( ) 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 (4) 本文通过描写老北京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 ( )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