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庆油田的情况在国外尚未公开。日本人只是有所耳闻,但始终未明底细。后来,在1964年4月26日《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确有其事。但他们仍然弄不清楚大庆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从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上看到一张大庆工人艰苦创业的照片,根据照片上人物的衣着,他们断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中国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他们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看到石油工人的事迹,从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而且从所报道的钻探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事迹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到看到......”于是日本人立即找到伪满时期的旧地图,很快就查明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10多公里处。这样他们就把大庆油田的位置彻底搞清楚了。搞清楚了位置,日本人又对的报导作了分析。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自愿去大庆的。由此判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进行了勘探,并且大体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后来,他们又从《中国画报》上发现了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根据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的粗细与反应塔的直径比例,得知反应塔的内径长为5米,至此他们就比较全面掌握了大庆油田的某些秘密。 日方就是利用公开的新闻数据中的一句话、一张照片、一条消息,加以综合分析,完成了对我国大庆油田的调查,为商务谈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而在向我国销售成套炼油设备的谈判时,日方谈判人员介绍只有他们的设备适合大庆质量、日产量,获得较大的主动权,而我方采购谈判人员因无别的选择只好向日方购买。 通过以上案例, 在大庆油田的采油设备谈判中,日方为何能能战胜其他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