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强调不要埋没人才,在其《杂说》之中谈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提醒人们,有了识才之士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宋代在《过平舆怀时在并州》诗中感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确实,人才如果遇不上“伯乐”,就会被埋没。要发现人才,贵在识才。关于这一点,古人的认识也颇有见地。三国的在其《便宜十六策•阴察》中论述:“洗不比江河,要之却垢;马不比骐骥,要之疾足。”就是说,洗涤不一定非要去大江大河,重要的是能够除掉污垢,马不一定非要骐骥,重要的是能够跑得快。而汉代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指出,挑选马匹,往往因为是瘦不予理睬,结果漏掉了良马;选拔人才,往往因为是贫士就看不起,结果失掉了贤人,“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识别贤才,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辨明。汉代在《中论•修本》篇说:“路不险则无以知,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三国《》道:“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两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