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一所新的大学的建设过程几乎无一例外是这样的:某个财东想要在他所居住的社区做些好事,或者某个宗教教派想建一所学校使他们的信徒子弟在合乎规范的管理下受教育,或者国家需要医生、律师或教师。大学都是从一大笔存入银行的钱开始。这笔钱就用来建造校舍,实验室和宿舍。最后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举行入学考试,大学就办起来了。但是在中世纪的做法就不是这样的。一个明智之士对自己说,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我必须把我的知识传授给别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找到几个愿听他的人,他就开始把自己的智慧鼓吹一番,就好像现代站在肥皂箱上的街头演说家一样。假如他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演说家,群众就会停下来听,假如演说乏味,他们就耸耸肩,继续走他们的路。久而久之,某些年轻人开始按时来聆听这位伟大导师的智慧的言词,他们还带来了记录本,一小瓶墨水和鹅毛笔,把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记下来。有一天下起雨来,老师和同学们就撤到一间空的地下室去,或到这位教授的家里来。学者坐在他的椅子上,年轻人就席地而坐,这就是大学的开始。在中世纪,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即是一切,而校舍则无关紧要。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公元九世纪所发生的事。在靠近那不勒斯的一个叫做萨莱诺的小城里,有不少杰出的医生。他们吸引了那些极想投身于医疗事业的人们。于是就有了萨莱诺大学。这所大学存在了将近千年(直至1817年),讲授公元前五世纪在古希腊行医的著名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知识。布列塔尼半岛的年轻神父拉德,早在十二世纪就开始在巴黎讲授神学和逻辑学。数以千计渴望求知的青年人向这个法国城市蜂拥而来听他讲学。一些不同意他的观点的神父也前来解释他们各自的观点。巴黎不久即挤满了吵吵嚷嚷的来自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人群以及来自瑞典和匈牙利的学生。于是在塞纳河的小岛上,一个古老的大教堂的附近出现了著名的巴黎大学。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有个叫做格雷西恩的僧侣为那些必须懂得教会律法的人编写了一本教科书。于是,年轻的神父以及许多俗人欧洲各地来听格雷西恩阐述他的思想。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该市的地主、小旅馆老板和房东老板娘的压制,就组织了一个互助协会(或称大学),这就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开始。确实,这些早年的教授所讲授的很多东西我们听起来会觉得是荒谬的,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使我们听惯了数学的对数和几何的原理。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中世纪,特别是十三世纪,并不是世界完全停滞的时期。青年一代是朝气蓬勃的,也是热情奔放的,他们对所学的东西,即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非得问个为什么。文艺复兴就在一片喧嚷中形成的。文章的主旨是介绍: A.现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差异 B.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方式 C.中世纪大学的办学模式 D.中世纪大学的授课内容 关于中世纪大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中世纪。大学不举行入学考试 B.中世纪大学是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 C.中世纪大学讲授荒谬的东西 D.必须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冲动是中世纪大学的起始 在中世纪,大学对青年人的魅力在于:A.它针对个人兴趣进行知识传授 B.它面对社会需要培养学生 C.它聘请了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D.它集聚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 作者说“中世纪并不是世界完全停滞的时期”,主要的理由是:A.中世纪兴起了很多大学 B.中世纪的大学教师阐述他们个人的思想 C.中世纪的大学讲授各种知识 D.中世纪有许多渴望求知的青年人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方式与现代大学的兴办不同的原因是:A.中世纪,大学不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B.中世纪,大学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C.中世纪,大学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D.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不需要物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