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专项突破〗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 “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 “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 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D. “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时皇帝暂无太子,他封臣下做太子太保。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舍人”中的“拜”(授予),“徙明、亳、沧三州”中的“徙”(调任)等。 C. “”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相对。 B.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季”来表示。 C.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D. “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 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古代的“陪葬”是一种恩宠。 C. 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 D. 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6.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 持节:古代官名。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C. 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