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学,免费搜题
登录
logo - 刷刷题
搜题
【简答题】
请阅读本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从粗线条看经济学的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可以理解为古典政治经济学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 economy 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家庭管理,加上了形容词 political ,就是指国家的管理。 political economy 起初是和其他社会科学混在一起的,不是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如何管理整个国家的财富。起初的主导理论是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认为财富来自贸易,主张国家的政策目标应该是增加贸易顺差。 1776 年,苏格兰人 Adam Smith ( 1723-1790 )出版了著作《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一般缩写成《 The Wealth of Nations 》,批判了重商主义, 提出财富来自生产 。书中考察了分工怎么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出分工程度取决于市场大小,并阐述了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看不见的手”。从此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贸易转向生产。由于这部著作影响巨大,一般把 Smith 视为经济学的创始人,把 1776 年视为经济学的诞生年份。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还有:英国人 Thomas Malthus ( 1766-1834 ),他 1798 年出版代表作《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英国人 David Ricardo ( 1772-1823 ),他 1817 年出版代表作《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英国人 John Mill ( 1806-1873 ),他 1848 年出版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德国人 Karl Marx ( 1818-1883 ),他 1867 年出版代表作《 Capital 》。 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视研究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分配,分配问题也就是工资、利润、地租的形成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来源于生产,比如 Ricardo 主张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决定了商品价值, Marx 进一步把劳动价值论严格化,建立了一个新的学派。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 ( 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 ) 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二、新古典经济学 Neocalssical Economics 19 世纪 70 年代,英国人 William Jevons ( 1835-1882 )、奥地利人 Carl Menger ( 1840-1921 )、在瑞士的法国人 Leon Walras ( 1834-1910 )各自独立提出, 商品的价值由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决定,史称边际革命。从此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现在经济学已经放弃了价值这个不清晰的概念,只谈价格。 ) 1891 年美国人 John Bates Clark ( 1847-1938 )发表论文《 Distribution as Determined by a Law of Rent 》, 提出要素价格由要素对生产的边际贡献决定,从而把分配问题也统一进了价格形成问题 。 1890 年英国人 Alfred Marshall ( 1842-1924 )出版了著作《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建立了基于边际分析和部分均衡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这部著作的流行也使得 Jevons 提出的 economics 这个词替代了 political economy ,成为学科的新称呼。 Marshall 还在剑桥大学把经济学专业独立出来,从而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还有爱尔兰人 Francis Edgeworth ( 1845-1926 )和美国人 Irving Fisher ( 1867-1947 )。) 三、现代经济学 Modern Economics 和新古典经济学相比,现代经济学主要有以下突破。 1.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市场永远出清,因此难以解释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 )出版著作《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提出了一套认为市场可以不出清的新理论。之后美国经济学家 Paul Samuelson ( 1915-2009 )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结合起来,叫做新古典综合 neoclassical synthesis 。新古典综合的微观和宏观是割裂的。经由美国经济学家 Milton Friedman ( 1912-2006 )和 Robert Lucas ( 1937- )等人的批判和重构,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了起来。 2. 数学工具的引入。数学是一门强大的工具,也是一套强大的语言。数学在经济学里的运用在 19 世纪就有了。 Marshall 就是学数学出身的,但他不在正文中用数学,只把数学放在附录里。 1947 年 Samuelson 的著作《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很少有经济学论文用数学,在此之后,很少有经济学论文不用数学。 3. 一般均衡理论的建立。现代经济学有一套基本的方法:个体做出选择以最大化偏好,所有个体的决定彼此相符称为均衡。美国经济学家 Gary Becker ( 1930-2014 )甚至把这套方法广泛应用于非市场行为。但这套方法首先是在研究市场中建立的。消费者决定需求,生产者决定供给,单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称为部分均衡,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称为一般均衡。 1939 年英国经济学家 John Hicks ( 1904-1989 )在著作《 Value and Capital 》中建立了消费者需求理论。 1954 年美国经济学家 Kenneth Arrow ( 1921-2017 )和法国经济学家 G é rard Debreu ( 1921-2004 )合作发表了论文《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博弈论的引入。前面说了经济学研究中要让个体最大化偏好,如果个体的最优选择直接受其他个体的行为影响,应该如何求解呢?这就需要一个数学工具博弈论。 1944 年匈牙利数学家 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 )和奥地利经济学家 Oskar Morgenstern ( 1902-1977 )出版著作《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创立了博弈论。之后美国数学家 John Nash ( 1928-2015 )和美国经济学家 Lloyd Shapley ( 1923-2016 )分别建立了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基础。 80 年代后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5. 新制度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 Ronald Coase ( 1910-2013 )在 1937 年的论文《 The Nature of the Firm 》和 1960 年的论文《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中指出了产权和交易成本对经济制度运行的重要性。后续的经济学家将他的思想严格表述,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6. 从完全信息到不完全信息。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得不到完全信息,并且信息在不同人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供需,于是波兰经济学家 Oskar Lange ( 1904-1965 )指出,可以让中央计划者来模拟市场,用虚拟的报价来调节供需,这样计划经济就可行了,这叫市场社会主义。 1945 年奥地利经济学家 Friedrich Hayek ( 1899-1992 )发表论文《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回应,指出计划经济之所以不可行,关键在于信息。每个人拥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市场机制中价格的作用不只是调节供需,更是传递信息,而靠中央计划者传递信息效率会很低。 1951 年 Arrow 出版著作《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建立了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人们的偏好不一样加总的问题。到 7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Leonid Hurwicz 把 Arrow 的社会选择理论和 Hayek 的信息传递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前面提到的博弈论是反的,博弈论是给定规则求结果,而机制设计理论是给定结果设计规则。机制设计理论是现在在不完全信息下做研究的基本框架,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信息传递,一个是执行结果。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市场、政府、企业是让偏好和信息不同的个人获得激励的机制,各有其适用范围。 7. 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2002 年经济学奖授予了拓宽传统经济学的美国经济学家 Vernon Smith ( 1927- )和美国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 1934- )。传统上经济学界曾经认为经济学是没法做实验的,由于 Smith 等人的努力,现在经济学界知道,有些问题是可以用实验研究的。经济学中的实验有在实验室中进行和在现实中实地进行两种。传统上经济学只是简单地假设个体偏好, Kahneman 等人把心理学引入了经济学,从而产生深入研究人类偏好和行为的新经济学分支——行为经济学。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参考答案:
举一反三
【单选题】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企业发生的超限额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支出
A.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B.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C.
不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D.
视不同情况调增或调减应纳所得税额
【多选题】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
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简答题】翻译题。 (     )1.我的自行车 坏了。 (     )2.蓝色的包又 大又轻。 (     )3.这个包有四 个轮子。 (     )4.看我的新 鞋子。 A. My bike are break. A. The blue bag are big and  light. A. The bag have got four wheel. A. Look at my new shoes. B.M...
【简答题】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
【简答题】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战役)中“ —— ”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 故事。
【判断题】花粉胚是单倍体的。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下列关于花粉和胚囊败育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品种或单倍体品种常常花粉或胚囊败育
B.
胚囊败育与营养足不足无关
C.
栽培技术常导致花粉败育
D.
与花粉及胚囊形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简答题】《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者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是施耐庵的______ 、曹雪芹的______ 、吴承恩的______ 。 2.“滚滚长江东逝水,______。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3._____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4.“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
【简答题】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 A. By bike or by bus. B. How about you? C. Nobody, I think. D. I'm fine, thanks E. Yes. But my bicycle is broken today. F. Yes, you're right. G. Some of them live near our school. So ...
【单选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 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C.
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小说的情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几部分。
相关题目:
参考解析:
知识点:
题目纠错 0
发布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 刷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