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领域,产业工人的数量被看成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许多国家,大量低工资的生产线上的工人造就了全球制造业的繁荣。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正是靠这一项核心竞争力跻身世界制造业大国行列。我们现在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这与传统制造业有很大不同,其核心是通过智能机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工人甚至取代工人,实现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化。制造产业升级的趋势已经凸显。 在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已经尝试全部使用机器人来装配汽车,这不仅使得工厂雇用工人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还让出厂的汽车性能和质量更稳定。 美国“二战”后的汽车行业有上百万装配工人,但是现在只剩下当年的一个零头。而新的汽车公司比如特斯拉,已开始尽可能地使用机器人取代装配工人。硅谷东部的弗利芒特市(Fremont)有特斯拉最大的汽车装配厂。在该厂的门口每天都有几个人举着骷髅抗议,停下来一问,才知道特斯拉根本不从汽车工会招装配工人,甚至很生产线上的工人,因此汽车工会每天在特斯拉公司门口示威,抗议该公司不招汽车工会的工人。抗议归抗议,特斯拉就是不雇生产线上的工人,外界也拿它没有办法。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里,特斯拉员工数量增长非常快,不过它所雇的都是IT人员,以至于它更像是一个IT公司而非汽车公司。那么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特斯拉的汽车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答案很简单,尽可能地使用机器人。特斯拉的汽车装配厂,全部由机器人操作。机器人取代人类从事制造业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在于,产品很容易按照个性化定制。在大工业时代,机器所解决的是确定性问题,因此,一旦一个产品设计出来,它就是确定的,按照事先确定的设计复制,成本是很低的。但是,如果哪个顾客想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订购一款特定的产品,那么成本是很高的。而在机器人取代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的智能制造时代,只要通过设定产品参数,机器人就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制造出个性化的产品,其成本不会比大规模生产高多少。特斯拉很少雇用原来汽车行业的人员,除了降低成本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它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IT公司,而不是汽车公司。汽车其实就是承载着特斯拉IT技术的平台,特斯拉内部将汽车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智能终端,通过这个智能终端,特斯拉把它的各种技术服务提供给大家,同时也参与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与之类似的,全球最大的OEM制造商富士一直在研制取代生产线工人的工业机器人,预计未来将装备上百万台机器人,逐渐取代装配工人。到了大数据时代,除了商品的设计和研发,剩下的仓储和物资管理、物流和运输、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要么高度智能化,要么存在着消失的危险。比如阿里巴巴的崛起,就让很多批发行业的工作从此消失。特斯拉只是未来制造业一个典型的案例,其他商品的制造和流通也可以得益于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当机器智能逐步渗入到商品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时,不仅工人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而且整个制造业都将被重新洗牌。